2014年从报社离职前一周的中午,我和报社一位做市场的前辈吃了顿饭,她问我说:这几年好像全中国都在说“互联网思维”,而所有人都在说传统媒体怎么怎么不行了,你是做产品的,那到底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啊?
我入职不到一年,自然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大概说了当时手头一个移动应用研发的流程,到最后她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把用户需求摆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客户需求摆在第一位。
我自然知道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一个被后媒体创业者抽象包装出来的概念,但是我自己也在想,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叫做“互联网思维”的黑盒子,把目标用户放进去这个黑盒子里面,就可以输出一个从口碑与质感兼具的好产品呢?
这一周我开始跟着零师在7只猴项目小组学习,当我开始一页一页的翻开“Design Thinking”这个绝妙的体系,我才发现,商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创新真的的确是有路可循的。
那这和良心有什么关系呢?给我10分钟的时间,你会发现原来“互联网思维”到底最根究底讲的就是Design Thinking?
Design,很容易联想到是海报,封面,网页,UI等等,那是侠义的设计,广义的设计包括一个图书馆检索系统的设计,一个老年人养老体系的设计,人居环境的设计等等。而Design Thinking,同模块思维、逻辑思维、数据思维一样,设计思维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而就像是使用一台电脑(工具),你需要先插入电源,开机,登陆(步骤),你才进行工作(解决问题)。设计思维可以用于不同的项目和人。
设计思维就像是一本菜谱,它会告诉你烧菜的步骤,烧的时间等等,但是每个人用它炒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原料和配料,而跟着这本菜谱仔细做,一般不会做得太难吃。(彭奕亨)
那这个烧菜的步骤到底是什么呢?在传统的产品设计思路,主要有四个步骤:
- 发现需求
- 头脑风暴
- 原型设计
- 产品测试
而我们讲的设计思维,其核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 Stanford D.School 的创立者David Kelley建立IDEO设计体系的五大步骤,他强调沉浸式的需求感知,而不是通过数据、问卷去发现;更强调产品最终需要给用户的生活品质带去实质的提升。
Stanford D.School 所倡导设计思维的原则加入了视觉化思考和社会化思考的层面,变为如下五个步骤:
- 用户感知
- 定义问题
- 头脑风暴
- 原型设计
- 产品测试
简单来说,设计思维就是传统设计思维方式+视觉化思考+社会化思考的结果。
这里的社会化思考也就是你先要有一颗菩萨心肠,而视觉化思考就是你要利用图像或者其他可视化的工具来展示你所服务用户在感受你产品的整个过程,也就是常说的Journey Mapping。
没有案例是很难懂的,对吧?在下面的 Case Study 中,我将通过西班牙慈善机构设计的“街道反虐童海报”入手,来说明在这个海报产品中,它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的。这幅立牌海报的目的是告诉路过的孩童,如果她们受到了虐待,要及时拨打求救热线,同时又要防止身旁大人的干扰。
在这个具体的产品设计中,设计思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一:用户感知。这里的用户也就是孩子。设计者需要通过沉浸式的方式,去模拟一个孩童从发现海报,观看海报,离开海报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你可能需要弯下腰,向上仰望,你可能想小孩子一般左顾右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比如平均身高是多少,向上仰望的角度。
第二:定义问题。在了解完你的目标用户之后,你需要为你的问题下一个定义,也就是用一句很精简的话来告诉别人你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则是:告诉路过的孩童,如果她们受到了虐待,要及时拨打求救热线,又不能让孩童身边的大人也看到这个信息,从而避免大人劝退孩童求救念头。
第三:头脑风暴。根据对你问题,你可能想出很多种解决方法,比如某自动检测某个高度的人路过立牌时,就在下面切换广告图片;比如播放某一种只有孩童听到声音频率(YY的)……,总之,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拥抱所有可能的想法。
第四:原型设计。根据上面的头脑风暴中,选出做合适的一个解决方法,用草图或者简单的材料做出DEMO。
第五: 产品测试。优化你的DEMO,做出成品投放给小部分的孩童使用测试,然后根据反馈,优化和改善你的产品设计。
说到这里,最后西班牙慈善机构是怎么设计这个海报的呢?这一名为“A Message Only For Children”的公益海报中,设计者运用透镜印刷技术,让只有身高低于135公分的孩童(10岁的平均身高)才能看见求救专线号码,而成年人只能从海报上看到一个受惊男孩的头像。
孩童视角:一个受虐孩子的图片,文字:“如果你受到伤害,请拨打这个电话116 111,我们将帮助你。”
成人视角:一个普通的孩子图片,文字为“有时候,只有受虐的人最清楚”
有人说:判断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就看他们如何对待弱势群体。所以,商业或者设计做到最后,大抵也如此吧。
祝天下所有产品设计者都有一颗清纯如水的菩萨心,原谅我这三俗跟风的烂标题……。
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学习Design Thinking,以下的材料不妨一试:
此案例非常精彩,很形象地诠释了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应该考虑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