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时候,我自觉不是一个“好的员工”:凭着自己稍好一些的动手能力,对很多事情都显得有一些傲慢。当然,这一点也是在我毕业后的几年才慢慢知道的。
人常常处在一种不自知的状态,很多人称之为「后知后觉」,而这一些后知后觉要从这几年半撇私塾的实习计划说起了。
因为工作的原因,这几年带了一批又一批的实习生,短的不到一个月,长的小一年。做着做着,发现有一件事情特别有意思:学生在实习计划毕业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几乎从加入计划的第一个星期就能看见。
在这些实习生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背景:名牌名校的大学有,普通本科的也有,实习经验丰富的有,一张白纸的也有。但是这么多的实习生中,H作为背景最普通的一个,却是令我影响最深刻的一个。
她在私塾工作了6个月,从实习经验近乎为0开始,在一个全新的渠道,写了近30篇文章,累计近100万的流量。实习结束后,她找到了在我看来还算不错的工作:无论是薪酬、行业、公司还是岗位,都算与自己的职业理想高度匹配。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她身上的一些故事。
虔诚地搜索
实习计划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在入职制度和内部培训上还做得不是很完善,企业内部又是非常依赖于外部协同工具,因此很多之前没用过协同软件的人,上手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IM窗口中常常会出现许多重复的问题:
老师,注册 Github 出现这个错误怎么办?
老师,打开蓝灯后没有反应怎么样?
……
H入职后几乎很少有问题产生,我心想:学校背景一般,实习经验也少,不会是有问题不敢问吧?于是我自以为是的私信询问了最近的工作进展。
我:有些工具一开始不太熟悉,如果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可以找我哈。
H:嗯啊,之前上手是比较懵了,但是很多问题Google都有答案,我自己搞定了,谢谢老师!
这是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对话。倒也不是说对于同事,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而是如果工作的人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如果简单的问题只需搜索就能找到答案,那么「不给同事造成麻烦,有问题先搜索」,我觉得就是很好的职业修养。
对截止日有敬畏之心
每一周,实习生的工作面板都会有新的挑战任务,这些挑战主要是围绕着解决公司已有的问题展开,最后需要将解决方案输出成文章。每一个任务都有非常具体的截止时间:什么时候完成执行任务、什么时候提交大纲、什么时候发布文章等等。
很多时候截止时间一个初略的执行计划,并不会说:你超过截止时间,就有什么对应的惩罚机制。有一次给H安排的截止日是周五下班前,我心想任务比较繁重,周一下班前交也是可以,因此我也没有过多询问。
但是在还没有下班,我就在工作面板上收到了H@我的信息:
老师,任务的报告大纲我已经写完了,还有一些数据验证的部分还没有完成,但是我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不过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一定会在周六之前完成的。拖延了任务,实在是抱歉。
在那个周末,我们在那一篇报告上来来回回调整了近20次。
这又是一段令我影响深刻的经历。有一些人,你给她设定了一个截止时间,无论下班时间什么时候,只要给予了承诺,她就会自动完成,如果无法按时完成,她会给予解决方案,并主动提出更合理的截止时间。
且不说这些细节她其实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同事:我这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光就截止日期这一点,「让同事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职业修养。
主动承担范围外的工作
最后一个故事,我想很多刚入职的员工都会遇到吧。
刚进入一家公司,意气风发,对于方方面面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觉得可以改善的地方。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有想法总比没想法要好太多,很多入职的实习生也是如此。但是常常群聊中提及了一些问题后,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H不太一样。有一次她负责了一些新渠道的开发,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内部文档可以参考,所以一开始犯了非常多错误,比如编辑流程、推广链接等等。但是再后来的有一天我在知识库上收到了她@我的信息:
老师,这是我根据xx渠道运营流程做的标准化手册,里面包括文章整个写作到发布的流程,需要避免的错误等内容,请审核。
迭代标准化手册一开始并不属于她的工作范围,但是「在完成自己工作之外,沉淀自己经验去帮助未来同事避坑」,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惊艳的职场修养吧。
当然还有非常多优秀的实习生,但是这三个故事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后来的后来,又有很多新的实习生入职。有的从各方面来看都很不错,但是细节上却差强人意,有的看起来很普通,但是真正合作的时候,会有很多惊喜出现。
有时候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自己想想,大概是工作的人没有把「工作」当成是一份工作吧。
听了你说的故事觉得真是太感同身受了,记得上个月我的第二份产品实习也刚结束,负责带我的产品小姐姐临走前给我的期望就是,成为一个即专业又职业的职场人。实习期间,学到最多的就是风险/信息的反馈,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平级,都要及时和准确地同步风险/信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都应言简意赅地说明白,特别是当别人嘱托的事情出现delay风险时,务必要及时告知对方,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产品工作繁乱冗杂,一开始师傅给我安排任务的时候,由于缺少多任务的管理能力,事情基本上都会因为各种原因delay,但自己又没及时向其同步,因此没少挨批,挨批的时候也觉得很委屈。不过虽然她脾气不太好,但事后都会耐心的帮我找原因督促我进步,在她的建议和自己的思考下,总结了几个没有及时同步事情进展的原因,一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不清楚这种事情的重要性和影响面。这在刚踏入职场的新人身上很常见,但其实在实习期间,发现部分工作好几年的人也会这样。。。二是,可能因为自身问题,比如拖延症,导致了事情的delay,便不敢说出来,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对方想不起来这回事儿;三是,没有做好对他人的预期管理,将deadline定的太早。也就是说最好在合理的范围内,给自己留足buffer时间。
啊~看了你的这篇文章,终于把拖延症晚期的我拯救回来,给了我这个动力好好的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也算是2019一个好的开始了,万分感激!哈哈哈,同时希望今年能找到一个好的产品工作,能抢到林俊杰的演唱会门票,就这俩愿望了,别无他求。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