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页面

研究生的阶段,曾经闭关近3个月学习MIT的计算机课程,当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阅读了许多「如何学习」的内容。近几个月因准备《如何自学任何学科》的课程,又学习近5倍的图书,当然许多书中涉及的学习技术多是老生常谈,比如:利用图像联想来记忆、睡眠的重要性、番茄工作法、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结构等等。

我在今天重新整理的时候,再反观自己过去的自学和教学经历,才发现对「学习」这一件事情,自己的理解还太过浅白。

这一篇文章也算是自己进行「学习技法」主题阅读后输出的第一篇文章,希望能从「如何高效学习」这一本近200页的书中,剥离出所有人都可以用上的「学习之道」。

整体学习法

当你开始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学习技巧」这个关键词的时候,其实多少你已经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是说,当你开始研究「学习」只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希望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或者探索,能够找到那种成为「学霸」的方法:比别人花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或者技能

「如何高效学习」是加拿大学霸在完成「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后,总结出的一套学习方法,他将其称之为「整体性学习法」。

整理学习法值得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一个知识的网络,通过把知识和知识之间做相互的关联,从而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

但是一开始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自己首先冒出来的问题是:难道学习会是孤立的吗?因此这个名词本身没有给我理解这个方法带去太大的帮助。

那么,究竟什么叫「整体性学习法」呢?打个比方或许更好理解一些。几年前,开始学习网络技术的时候,对于DNS、域名和IP的概念总是不太理解。后来老师告诉我:

域名和IP就像是通讯录里面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的关系,打电话的时候,你不想每一次都手动输入别人的手机号,因此用了一个名字把它储存起来。那么,访问网络的时候,用户也不希望每一次都输入一长串服务器的地址来访问网站,所以用一个域名来表示这个IP地址。

这个只是的学习其实就是通过联系我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的(通讯录中姓名和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通过将这个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关联,我理解了域名和IP的对应关系,构建出了一个知识的网络。

简单的说,通过「比喻」对知识进行重构,这几乎构成了「整体性学习法」的核心

整体性学习法的规则

了解了「整体性学习法」是什么以后,接下来就要认识其中的学习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步骤的方法都包括哪些了。

作者把这种「通过构建知识联系从而完全掌握知识」的过程分为5个具体的步骤:

  1. 获取:获取指的是把信息塞到你脑袋的阶段。比如当你决定开始学习「Python」的时候,你开始阅读书籍,看视频课程…… 。在这个阶段,两个重要的学习技巧就是「指读法」和「积极阅读法」,前者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顺着文字快速阅读,后者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标注,写一些心得等加深理解的动作。这些都取决于你的目标,对于短平快的内容,「指读法」很好用;对于你希望深入掌握的难懂概念,「积极阅读法」也是个方法。
  2. 理解:理解就是搞懂已获取到的信息。比如你学习「Javascript」的时候,对于「多态」可能难以理解,所以通常来说你可以通过寻找更易懂的材料来强化理解,或者尝试自己通过比喻、图表的方式来强化理解。可行的方式,比如「本人家里养了一只鸡,一只鸭。当主人向他们发出‘叫’的命令时。鸭子会嘎嘎的叫,而鸡会咯咯的叫。一种动物可以有不同的叫的状态,这可以理解为多态」。
  3. 拓展: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也是学习最重要的阶段,通过扩展,我们才能形成更广广泛的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这三种方法去扩展知识。具体例子,当你学习「蝶泳」的时候,「深度扩展」指的是对「蝶泳」知识点的深入了解,比如这个姿势的来源,什么时候发明的、为什么会被发明等等,「横向拓展」指的是与相似的知识进行对比或者建立有效的模型,比如和蛙泳对比有什么区别,共同点在什么地方?「纵向拓展」则是最有难度的部分,需要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其实也就是理解过程强调的比喻法,比如将蝶泳的姿势与自然事件或者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联系。
  4. 纠错: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纠错阶段是删除你在以上学习阶段找到了错误联系。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比如说你用生物进化作为模型来模拟公司的演变,(这是比喻法,是一种纵向拓展),但是实际上生物进化需要数千年,如果你通过这个比喻推断了公司也需要数千年,这就是需要纠错的地方。
  5. 应用:应用是学习的最后目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是最好的学」。如果你学习营销,就把营销知识应用到推广自己公众号上面,如果你学习管理,就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公司治理上。
  6. 测试:而测试其实并不是最后的阶段,而是贯穿在上述阶段的每一步中。无论是获取、理解、扩展、纠错、应用,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总而言之,「如何高效学习」通过反复强调「比喻法」的重要性来道出高效学习的真谛,其实和费曼学习法(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向一个纯小白再教授一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当你面向的是纯小白的对象,你总是会想方设法去寻找对方能够理解的事物,与之做联系,最后才能让他理解。

在私塾教干货文写作的时候,想想也是这样的过程。在商业写作方法中,我们常说有一种叫「你有病,我有药」导语写作结构:告诉读者最近某一件事情很火,然后很多人遇到了某个问题,今天你要分析那个一个解决方案

有一次一名学生修改了10次始终无法明白,我后面想换了一个方法:

比如说你想向一个不会化妆的女生介绍化妆,你得先说「现在女生开始学习化妆,但是绝大多数的认识都是错误」,然后你再说「你这里有怎么怎么权威的学习指南」。

这一比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只是很多时候,可能你我也一直都在用,而没有想到的是,「比喻」原来还有这般功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