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常常是我们寻找事情解决方案的高效手段,但是具体如何更好的头脑风暴似乎总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指南,本文皆有斯坦佛创意课的内容,尝试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就是让一群人聚在一起,围绕特定的话题,自由地思考,大胆地提出各种想法,然后在他们观点的基础上建立新观点。如果运用得当,头脑风暴法可以帮你快速跳过浅显答案,迅速找到高效、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亚历克斯·奥斯本是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他在1953年出版的《应用想象学》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到这个概念,此后便风靡全球。书中列举了一系列开展头脑风暴时需要注意的原则,其中4点尤为重要:延迟评判、追求数量、禁止批评和整合想法。
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让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他们把开展头脑风暴和普通的谈话混为一谈。在他们看来,头脑风暴会议不过就是把一帮人聚集起来,然后就某个话题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大错特错了,要想完全利用头脑风暴法的优势并非易事,需要遵循许多原则,而这些原则经过后天培养才能掌握。比如,当他人提出一个在你看来很蠢的想法,出于本能你会立马反驳,或者当你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很不错的方案时,你很可能放弃继续寻求更好方案的愿望。但头脑风暴法恰恰要求你对抗本能,克制住冲动。这听起来很难,但是要想有创新性突破,就必须掌握这些原则。
下面的一些指导方针,是开展头脑风暴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注意事项都参考了美国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总经理汤姆·凯利的《创新的艺术》一书。你会发现,在这些指导方针的帮助下,团队提出多样化、创新性想法的能力越来越高。关于如何高效地开展头脑风暴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我希望你能从别人那里吸取经验,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形成一套属于你自己的指导方针。
1、开展头脑风暴时,对灰常有什么要求?
头脑风暴好比舞蹈,想要跳舞必须有宽敞的场地,同样,开展头脑风暴,要保持会场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点,要确保与会者能在会场自由地走动和站立。这点很重要,站着讨论,参与者大家积极性更高,精力也更充沛,会议开展更顺利。 第二点,确保把与会者的每一个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最常见的是把想法记到白色书写板或翻页纸上,也可以把四面墙上都贴上新闻用纸,或把各自的想法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周围的玻璃窗上,会议结束时,整排的玻璃窗上都是五颜六色的便利贴。请记住,记录想法的地方越大,与会者提出的想法就越多。
2、对与会者有什么要求?
确定与会人选特别重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参加头脑风暴会的。通常有两个要求:
第一点,与会者应对谈论的内容有各自独到的见解。请记住,最终做决定的人不是这些参加头脑风暴会的人。这一点格外重要。 比如说你现在要设计一款新型的汽车,那么你要邀请的与会者可能是汽车设计师、汽车用户、汽车销售人员、汽车修理师或停车场的服务员。这些人不负责最终的决策,但他们的意见极具价值。全球领先商业创新咨询公司IDEO的丹尼斯·博伊尔讲,如果能参加头脑风暴会,那将是他们的荣耀。这个例子说明了与会者的设想多么重要,因此,如果你有幸被邀参加头脑风暴会时,一定要与他人交流你的想法。 第二点,将与会者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与会者人数太多,不可避免会有雷同的想法出现,从而延长会议时间,降低会议效率。 几年钱,我听说facebook有条“双披萨团队”原则,就是说让团队人数保持在两个披萨能让全体队员吃饱的规模,这是团队里每个成员都能做出显著的贡献,团队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这个规模,就要被拆成两个小团队。一般情况下,将队员人数控制在6-8名为宜。
3、选什么样的议题?
选择一个合适的议题至关重要。如果议题过大过于笼统,如“怎样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会让人无处入手;如果议题太窄深度不够,如“早餐吃什么”,就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因此要选择深度适宜的话题。在第一课中,我们提到问题不同,答案随之不同,好的议题让与会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又未超出团队的能力范围,不会让他们感觉力不从心。通常,新颖的或带点挑战性的议题最合适,如迈克要过生日了,你可能会问“我们给迈克送什么礼物好呢”,也可能问“怎样才能让迈克觉得这次生日最难忘、最有趣”,后一个问题当然比前一个问题更具有创新空间。只要改变下提问方式,思考方向和回答内容就会随之改变。
4、除了确保有足够的记录空间,对会场还有其他要求吗?
会场不仅要有书写板、新闻用纸、便利贴等记录工具,最好还有与议题有关的其他小物件,这会激发与会者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比如,现在要设计一款新型的钢笔,你可以把书写工具、有趣的小配件或玩具放在会场,并且确保每位与会者都拿到纸张和书签;此外,还可以把尺子、剪刀、纸板、橡胶等放到会场里。不要小看这些东西,与会者可以把它们拿来搭建模型。大多数人需要借助模型来刺激大脑进行思考,与会者可以直接拿这些用具创建模型。 在交流过程中,直观的立体模型远比语言和平面图画更能帮助人思考。
5、会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由于头脑风暴要求与会者自由充分第展开想象,而任何设想并无好坏之分,可是日常工作中任何事情都强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想快速挑出惯性思维的桎梏并非易事。在头脑风暴会议开始前,做一些创造力小游戏,给想象力热身,尤为重要。有各种各样的热身运动,如共同写一首诗。尽管刚开始与会者可能会不习惯,但所有这些热身游戏都是为了激活他们的想象力,为后面正式的头脑风暴做准备,这一点特别重要。
6、会议要遵循什么原则吗?
为了达到较高效率,开展头脑风暴法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些原则,其中有一点尤为重要:“任何设想都无好坏之分。”也就是说,禁止批评他人的想法,不管这想法看来是多么幼稚、错误,甚至荒诞离奇。一方面与会者的任务是从他人的设想中得到启示,或补充他人的设想,或将他人的若干设想综合起来提出新的设想。另一方面,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是为了开阔思路,激发灵感,而不是评估某个想法的好坏。要想理解“头脑风暴法”的精髓,就必须把“探索”与“开发”区分开,才能避免过早否定他人的设想。“探索”指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不负责最终的决策;“开发”指围绕一定的资源展开想象,不能超越了资源的限制,而且负责最后的决策部分。头脑风暴会议强调“探索”,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大多数人在他人提出想法后,就本能地急于评价。但如果不能克制住他人想法的冲动,即使其他方面准备得再好,头脑风暴会议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第二点是鼓励与会者任意想象、自由畅谈,提出的想法越多越好。尤其要鼓励新奇甚至荒诞的想法。往往那些看起来最疯狂的想法,换个角度再看时,就变成了最新颖最有趣的点子。
7、会议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一旦准备好了会议场地、确定了与会人选、明确了议题、牢记了会议原则,剩下的就是确保会议顺利进行。要使会议高效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 让与会者依次轮流提出自己的设想,不要几个人同时发言。 第二点, 在会议过程中,鼓励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出新颖的想法。要达到这个目的,主动引导与会者把那些大家都能立马想到的点子撇开,寻找别人不易发现的创意。 第三点, 多提出些具有挑战性的或出人意料的想法,帮助与会者打开思路 最后一点,把握会议的节奏,鼓励与会者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拓展和发挥,从而在想法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把想法都写下来,就像新闻标题一样,它们能快速地告诉我们每个想法的内容,便于发挥想象,展开联想。
8、哪些工具或方法更好地捕捉住转瞬即逝的想法?
首先,要确保没特瑞都有笔和纸。 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 避免了有些想法被漏记。如果有专门的记录员,记录员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筛选想法; 第二, 方便与会者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向想法。这样轮到他发言时,他已经知道该怎样表达,从而节省了会议时间。 其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便利贴。 与写字板相比,它有以下优势: 第一, 当与会者把想法写到便利贴上时,只要条件允许,他可以随时把便利贴贴到指定的位置; 第二, 由于便利贴面积较小,就要求与会者尽可能简约第归纳自己的想法,避免了把大把时间浪费在烦琐的细节描述上; 第三, 有了便利贴,整理思路时,更容易把想法归类。 还有一种可以随时开展头脑风暴,帮助人们快速理清思路的工具——思维导图,整个导图成放射状,图文并茂,文字颜色多样,重点突出,有清晰的层次,使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览无余。
9、每次会议应该持续多长时间?
因为没有人能连续一个多小时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因此把握好讨论时间就显得很重要。如果与会者彼此之间已经非常熟悉,那么10分钟到15分钟的讨论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有时会议也会持续45到60分钟。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会议开始10分钟到15分钟后逐渐产生。因此倘若需要更长时间,就应把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讨论。
10、怎样处理会议中记录下来的设想?
通过头脑风暴会议,大量与议题有关的设想会产生。但至此任务也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对已收获的设想进行整理分析,以便选出有价值的创造性设想来加以开发实施,这有时也是整个会议最难的部分。 前面已经讲到负责提供设想的与会者并不是最后的决策者,但可以让他们为各种设想投票。比如让他们在自认为最有价值的设想旁边画一颗红星,在最具有实用性的想法旁边画一颗蓝星,在最节省成本的想法旁边画一颗绿星。 最后用相机、记事本等设备把会议中提出的设想保存下来。这些设想都是头脑风暴会议的成果,是与会人员想象力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