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页面

关停公号,专心做事,2014/11/14

2013年年底,我,刘工,小玲三个人参加完报社的比赛后,苦于获奖的项目没有实际启动,于是我一时兴起就领着做了这个博客。2013年12月14日,我用wordpress快速搭建了这个站。也因为这个机缘,加上当时做产品工作的原因,我也把大学自己摸索的设计和网页开发的知识,再系统的重头温习了一遍。我一直认为,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所以半撇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挺有意义的学习机会。

我们当初想了创词是这样的:半撇,一个实用科技博客,旨在传递一种“有道儿”的做事方式,利用IT工具提高个人生产力。它由刘工、小玲、伟仔联合发起。之后小玲马上开了一个公众号,短短了2个月时间,在紧靠朋友的转发,我们就有了近2千的粉丝,内容也积累了近100篇,说明内容的思路还是不错的。

但是,一时兴起终究是一时的,慢慢地大家都热情渐消,博客的更新的频率从每天一更逐渐减少每周一更,我也是一样,借着粉丝的反馈的一点成就感继续坚持写下去。再后来加上我离职去读书,网站基本都是每2周才会有一更,撇去自己那种为更新而更新的“压迫”感不说,单纯分享一些网络工具类的文章其实没有什么质量可言。所以,我就认真想起了,继续坚持做这个博客的意义在哪里?

分享吗?看完《超体》后我一度一直这么想,并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所以周传基说看电影实质是一种幻觉,这一点也没错。但是我其实明白这类科技博客的文章实质没有什么留存价值,况且真正在工具上遇到问题的人,搜索引擎或者知乎一下,就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那博客还有什么意义?我也是这段时间看了几个博客,才慢慢想明白的。古老的博客之所以还存在,无法就是满足他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纪录自己的欲望,这个空间要适度开放能让有缘分的人进来,有一定程度的互动,又要适度隐秘不要有太多的外在压力。

所以我想,把自己的一直以来的学习过程通过写博文的方式进行重新的整理,关闭搜索引擎的抓取,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整理为其他人提供一点经验参考,并实现一个微小圈子的交流。我敬仰有学问的大师,无论周传基倪海厦还是Roger Ebert,他们一辈子做一件事,用“一步一脚印”的态度学习一种特别“窄”又特别“精”的“手艺”,然后又无私的把这个过程的经验分享给后来的人。吴念真也说,做学问的人做到最后其实就是“传承”。

所以希望能尽量往那个方向走。从大学到现在,我看看自己的笔记文件夹,有几个这样的标签:Video,Photography,Design,Web Development,Programing,Music,Entrepreneurship,TCM,学的东西杂七杂八互不沾边,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自己可以觉得还算拿的出手的“手艺”。所以,读书这一年,我想能在Video这个标签里沉淀下来,好好学视频,无论纪录片还是电影。

最后,要感谢伟仔,小玲,刘工,博客里的许多文章都是他们花许多时间写的,伟仔是一个上进的销售,刘工是爱炒股的工程师,小玲是淘宝店主兼产品经理,当然还要感谢在广州一同工作和生活同事和好友,他们转发、鼓励并提供帮助。